今年赤字率有望提高到4%左右,发挥扩大内需等三重功效

今年赤字率有望提高到4%左右,发挥扩大内需等三重功效

否认曾经 2025-02-24 简单报 10 次浏览 0个评论

记者 王珍

2月21日,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《人民日报》发表署名文章时指出,今年将统筹考虑宏观调控需要,提高财政赤字率,进一步增加财政总支出规模,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动力。同时,财政政策主动靠前发力,加快各项资金下达拨付,尽快形成实际支出。

全国“两会”召开在即,届时政府工作报告将公布2025年赤字率目标。回顾历史,我国在赤字率目标设定上一贯较为谨慎,虽然预算赤字率在2020年、2021年突破所谓3%的安全线,但主要是受新冠疫情影响,2022年以来基本稳定在3.0%左右(不考虑追加赤字的情况)。

界面新闻采访的分析师认为,在中央明确要求提高赤字率的情况下,今年赤字率目标有望提高到4%左右,对应赤字规模在5.6万亿-5.8万亿元左右。

除预算内赤字外,用于支持“两重”(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)项目和“两新”(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)政策的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有望从上年的1万亿元增加到2万亿元,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规模从上年的3.9万亿元提高到4.5万亿元。超长期特别国债、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不列入赤字。

银河证券资深宏观分析师聂天奇告诉界面新闻,2025年是“十四五”收官之年,面对外部全球政经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国内经济结构调整,均需要加大逆周期政策调控予以对冲。我国目前预算内债务率空间充足,尤其是中央财政具有较大空间,2025年赤字率目标将制定在4%左右,赤字规模约5.66万亿元。

今年赤字率有望提高到4%左右,发挥扩大内需等三重功效

“为对冲外部贸易冲击,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,当前最为直接、有效的对冲方式是财政加码。尤其是物价处于较低水平时期,提高赤字率以进行宏观调控是国际通行做法。”聂天奇说。 

财信金控和东方金诚也预测,今年赤字率目标可能设在4%左右,对应赤字规模在5.6万亿-5.8万亿元,较2024年净增加1.5万亿-1.7万亿元。

财信金控首席经济学家伍超明指出,一方面,去年9月份一揽子政策出台以来,财政部多次在发布会上表示“中央财政还有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”,同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“提高财政赤字率,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、更加给力”,这些均指向2025年赤字率大概率突破3%。

“另一方面,过去几年的宏观政策效应短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,背后原因在于宏观政策的持续性偏差,未能有效提振经营主体信心和预期。在这种背景下,需要设定一个略高一点的财政赤字率,向市场释放政策会持续加力的信号和决心,以此来提振市场信心,放大政策效应。”伍超明说。 

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认为,2025年赤字率可能设在3.5%-4.0%之间,起到扩大总需求、释放稳增长的强烈信号以稳定预期、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三重功效。

“赤字率指标相比其他财政工具有特殊的意义,公众主要根据该指标而非综合指标来判断财政政策积极程度,赤字率信号意义显著,更有利于稳定预期和信心,而且能直接提振资本市场。”罗志恒说。

他表示,赤字中的国债和一般债相较特别国债、专项债的使用约束条件少,能更快地形成支出,扩大总需求。另外,相对超长期特别国债、专项债而言,无论是中央发国债再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,还是地方政府发行一般债,地方政府可自由支配的程度更大,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,进一步促进地方政府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。

蓝佛安在文章中称,今年将增加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,进一步支持“两重”建设、“两新”工作;增加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,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;适度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,合理安排投向和重点。这些内容在2024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均有提及。

聂天奇预计,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规模将提升至2万亿元,考虑到专项债新增了“化债”和“收储”两项职能,全年新增专项债规模或提升至4.5万亿元左右,对地方隐性债务和房地产风险起到重要防范作用。

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预计,今年超长期特别国债规模或在1.2万亿-1.5万亿元之间,其中用于“两新”的资金规模或将接近翻倍,从3000亿元提高至5000亿-6000亿元,以更好地提振消费、提高投资效益,全方位扩大内需;全年新增专项债规模或增至4.2万亿-4.5万亿元左右,其中用于收储的专项债资金或为4000亿-6000亿元。

中诚信国际和大公国际也认为,新增专项债额度或增加至4.5万亿元,以满足专项债用途扩围及稳增长、稳投资需求,避免资金滚续、市场波动风险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小白菜,本文标题:《今年赤字率有望提高到4%左右,发挥扩大内需等三重功效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